资租赁作为设备融资的一种重要手段,兼具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设备进出口、中小企业融资等多种功能,是产融结合的典型领域。在一些发达经济体,融资租赁是企业设备融资的主要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银行信贷。我国的融资租赁行业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历经数次沉浮后近年来进入增长的快车道,许多地方更是将融资租赁视为大有可为的新兴业态而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动其发展。这一转变的背后不仅折射出政策和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更在相当程度上与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的一些特征相契合。本报告拟在分析融资租赁业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基础上,总结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特点,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发展方向。本报告旨在说明,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多种类型的非银行融资服务机构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1981年第一家中外合资融资租赁公司的成立标志着融资租赁业在中国正式诞生,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设备。最初几年市场一度十分活跃,不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理念偏差、法律税收环境不完善等原因,融资租赁业运作并不规范,蕴含着很大风险。进入20世纪90年代,受到欠租问题严重、政府不再为企业担保、银行和信托公司退出等因素的冲击,融资租赁业的风险全面爆发,陷入了较长时期的停滞发展阶段。直到2007年以后,随着银行业的重新回归,融资租赁业才开始逐渐走出困境,重新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地区更是采取各种措施争相发展本地的融资租赁市场。
那么,近年来我国融资租赁业由冷转热的原因何在?具体说来,主要受到如下因素的驱动:
——融资租赁相对于银行信贷的优势日趋突出 与银行信贷相比,融资租赁兼有融资和融物的特征,具有明显的优势(见表1)。例如,融资租赁的业务模式意味着其比较适合中小企业融资,而且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还不会导致负债率上升。这些优势在近年来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显得尤为珍贵。
——融资租赁兼有的产品促销和投融资功能契合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需要
上世纪50年代初,现代租赁业之所以在美国产生,其背景之一就是美国的制造业生产出现过剩,在竞争的压力下,生产者开始将分期付款等信用销售方式与传统的租赁方式相结合,向消费者进行产品促销,融资租赁得以初现雏形。可以说,产品促销是融资租赁在投融资以外的另外一个核心功能。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近年来许多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问题,这驱动很多制造厂商纷纷成立融资租赁公司,以租代售、借租促销,扩大自身产品的销售;还有一些企业集团、PE等独立投资机构也借着融资租赁这一平台,趁势整合上下游厂商形成供应链,据此提供生产以外的附加金融服务,以实现产融结合。可以说,近年来许多资本介入融资租赁业,正反映出在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出现生产剩余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力图突围的种种努力。
——融资租赁业的快速发展受到近年来兴起的融资服务机构多元化浪潮的影响 中国一直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在1996-2007年融资租赁业务的停滞发展时期,银行信贷主要承担了为设备投资进行融资的功能。2007年以后,随着民营资本阳光化步伐的迈进,相关监管政策不断放松,中国开始出现了一股融资服务多元化浪潮,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行等非银行融资服务机构大量涌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09年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审批权由商务部下放至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使得外资融资租赁公司的成立更加容易,这一监管放松显著推动了融资租赁市场的扩张。另一方面,2008年以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快速发展,在银行信贷规模收紧的情况下对其他融资渠道的需求大幅上升,这也推动了包括融资租赁在内的各类融资服务机构的发展。根据审计署公布的两次地方政府债务审计结果,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绝大多数来自于银行借款,而到了2013年6月底,来自于银行的信贷资金占比大幅下降,相反,包括融资租赁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本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重要资金来源(见表2)。
现阶段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